打开中小医院信息化之窗
VAR记者/李 波
有句话说, “一扇门关闭了.但是另外一扇窗口却为你打开”。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最适合不过。在中心城市的大里三甲医院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国内外众多医疗软件公司都瞄准了这个市场,虽然说大型三甲医院上一套信息化系统动辄上百万的价格让人心动,但激烈的竞争会使价格不断滑落,导致软件公司的收益绝水。另外大型医院用户非常强势,它们已经习惯于软件公司提供定制化开发模式,这也将耗费软件公司更大的精力和资源。杭州创业公司一位经理透露说: “给大型三甲医院做信息化项目,需要常年配备专人在医院值守,目的是为了满足医院经常发生的需求变化,对公司的精力消耗很大。” 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现在大型医院用户已经习惯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决策阶段,就对现状做一个评估和目标规划,并且以此为纲,再去考察各家公司有针对性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很多医院在建设初期,目标设定很务实和明确,会花大力气研究自已的管理问题并始终以此为标准来应用软件,完全将软件作为实现自己管理目的的工具。
经过近几年的经验教训,这些大医院都把软件信息系统的选择作为“以问题为导向”的过程,由内向外地推论寻证,渐进明晰地将目标层层分解、层层量化。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苗韬认为,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国内大型医院已经能分清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的差别。“近期目标是一个硬指标,是指本次系统实施后立刻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而远景目标则是一种对趋势的推测,这里就要求系统的构建不能是一个硬框架,而必须是一个有一定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底层结构。因此无论最终医院选择怎样的方案,其基础都是需要医院一定要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想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他认为,医院用户对信息系统选择的理性思考越多,对医疗软件公司的考验也就越大,平时借助“关系”等“潜规则”手段就能中标的公司将无法应对大型医院信息化销售竞争的考验,最终败下阵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分布更加广泛的中小医院逐步进人了这些医疗软件公司的视野。与其在大型医院市场争个头破血流,还不如在数量广阔的中小医院信息化市场跑马圈地,品尝收获的快乐。
中小医院信息化前景广阔
用“碎银遍地”这句话来形容中小医院市场再正确不过。全国三甲医院不过400余家,剩下的二甲以及城市、县、乡该级别医院数量惊人,这些中小医院都有信息化的迫切需求。
实际上,我国不同医院的信息化处在不同的阶段。例如,全国绝大部分三甲医院已经建立了HIS 系统,该系统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业务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设施,同时,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向深度发展,从侧重于经济运行管理,逐步向CIS、管理决策应用延伸。
北京中德高桦软件公司总经理黎高桦认为,软件产品的标准化将是未来满足中小医院信息化需求的趋势
而相比之下,那些以基层医院为主的中小医院还处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初始阶段,它们中很多还没有基本的HIS系统。
只不过,这些中小医院虽然数量惊人,但是每家对信息化系统的投人金额却相对有限。例如,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医院所处地区经济越发达,医院的级别越高,信息化的投人越大,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越高。
报据卫生部的统计,目的全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30%-35%之间;华东地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0%;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不到 20%。而且各地区在信息化累计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累计投资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发达地区医院信息化投人百分比(占医院毛收入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迭地区。
从不间级别医院的信息化累计投人来看,三甲医院累计投人主要在200-2000 万之间,而三甲以下中小医院累计投人主要集中在200 万以下。
这也是为何很多医疗软件公司经常对这个市场忽视的重要原因。几乎每一家中小医院的信息化都处在初始阶段,自身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比不过大型医院,医疗软件公司不敢投人太大精力放到中小医院上,担心投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归根结底,还是医院没钱。好比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国内知名医疗企业市场部人员说。
“很多大型的软件公司规模大,运作成本高,他们的着眼点是大型医院几百万到上千万的单子,看不上小医院。”北京中德高桦软件公司总经理黎高桦说。
但是国家政策上的积极引导,却使得中小医院信息化的市场在逐渐升温。在卫生部一份名为《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08 年底,县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应有60%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的要求——目前,我国仅县级医院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3 万余家,按照政策要求,起码有接近2 万家的医院和医疗机构有医疗信息化的需求。
黎高桦认为,中小医院的概念不是按级别,而应按医院实际的规模。他们将200 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包括个体诊所统称为中小型医院。“目前我国这样规模的医院数量相当庞大,正规医院就是数万家,如果加上个体诊所,则有数十万家之多,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无疑,如果按照这个分类,那么这个市场将更加庞大。
定制与商品化的博弈
为何中小医院信息化被很多医疗软件公司认为是“鸡肋”?这同这些软件的定制化有很大关系。昆明软佳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先生认为,医院用户习惯了定制化的HIS 软件产品,因此即使是中小医院,在采购HIS产品时,也在不断地根据自己的业务特色进行修改,这对软件企业而言是个痛苦的历程,他们不得不投人大量的精力去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其实反映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尚没有完善的标准,据北京安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周奕介绍,虽然我国在标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医院卫生信息标准整体滞后于应用是不争的事实。比如,由于没有标准化接口以及诊疗和价格代码,医院为了实现与医保中心的信息文换,只好编制专门的接口软件,一个收费项目住往要对应不同的医保中心、不同医保类别的多个收费项目。我国各个地区的医保或者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不同,因此各个地区医院的HIS系统中涉及到收费的医保模块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这导致很多中小医院信息化都显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即某个地区的医疗软件公司的销售范围多局限在当地的这些中小医院,因为他们对当地中小医院的需求特色更加了解,所推出的产品适合当地医院用户。
昆明软佳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先生表示,软佳科技目标明确地将销售市场定位在云南地区,而后根据云南地区医院的需求特点,进行软件的开发,这样就尽量避免频繁的软件修改工作。“如果面对其他区域客户,则将不得不根据该地区医院的业务特点,将我们的HIS软件做出很大的调整与修改,耗费精力。”
北京安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周奕:虽然在标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医院卫生信息标准整体滞后于应用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中小医院自身的服务力量也决定了医疗软件公司无法拓展更多的外地客户,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技术人员来满足外地用户的软件定制修改要求。这方面有过失败的例子,用友之前曾经涉足中小医院的HIS 软件,名为“医院通”。当初的设想,是基于医院的HIS系统中很大内容是涉及医院的库存和收费等部分,这和用友的软件功能有相似之处。
但一方面医院通的产品过于强调了医院的财务部分,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用友的医院通产品几乎没有针对医疗用户的需求作出修改——这并非是用友的产品无法修改,其根本性原因在于用友全国渠道覆盖,如果某个区城的医院用户要求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用友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源码级别的修改,这将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为了避免中小医院客户软件定制化成为软件企业的噩梦,黎高桦采用的方式是将软件由定制化向商品化转型。“我们将来想做标准化产品,针对中小型医院,我们提供标准化产品,我尽量减少软件的后期修改等服务工作量。”黎高桦介绍说,希望公司为中小医院提供的HIS能满足医院用户的大多数需求,这祥能通过很便宜的价格来吸引囊中羞涩的中小医院用户。
黎s高桦坦城,这种标准化软件的实现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即使目前,公司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客户软件的定制化和修改,只不过希望这种修改的工作量能逐步降低,并终有一天能趋近于零。
目前.黎高桦的这种思路已经收到一定成效。他透露,该公司近期和包头15 家中小医院签署了项目合同,为这些医院提供统一版本的HIS软件。他认为这是一个大进步。
原文刊登在《VAR方案商》杂志 2009年第12期 ,标题为《打开中小医院信息化之窗》
“VAR”是英文“Value Added Reseller”的缩写。但在今的商业领域,VAR的含义已经扩展为包括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系统集成商(SI)、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服务商(SP)、行业代理商(CAR)、增值分销商(VAD)等在内的整个IT方案商群体。这个群体在各个行业的信息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IT产业链中越来越有份量的环节。《VAR/方案商》是国内第一份为VAR/方案商提供服务的商业杂志。《VAR》依托于IDG ChannelWorld在全球IT增值领域的强大优势,从市场、技术、管理、生活等多个角度描述国内外方案商群体的生存状态,表达其观和心声,提供可供方案商借鉴的技术趋势和商业策略,刊载来自权威机构的市场调研信息,搭建一个方案商与上游供应商、下游行业用户交流的平台……